欢迎到 - 上海育仰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电子邮箱:yuykjsb@126.com手机:15216837090
上海育仰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

021-60766769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电话:021-60766769
传真:021-60641703
手机: 15216837090
邮箱 : yuykjsb@126.com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鹤旋路26弄22号
新闻资讯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A2/O—MBR工艺在市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编辑:admin   时间:2018-05-12 16:36

我国水资源短缺,特别是近年来水质污染的加剧和城市用水量的激增,随之污水处理出水标准越来越高,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及再生回用无疑成为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之一。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具有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小、便于自动控制、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在污水处理回用领域中受到高度重视。同时,MBR在污水再生回用和强化脱氮除磷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MBR技术实现高效脱氮除磷及改造应用的文章还鲜有报道。
本文基于深圳市人居委计划项目———“膜生物处理技术(MBR技术)在深圳市污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中的应用研究”课题,针对市政污水水质及处理后绿化回用的特点,结合当下污水处理厂现状,选用典型生化处理(A2/O工艺与MBR工艺相结合技术A2/O—MBR工艺具有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产量低,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方便操作管理等优点),建立A2/O—MBR工艺处理流程设备,从而确定以MBR反应器为核心的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运行维护方法,研究不同参数运行条件下A2/O—MBR系统的运行效果,并积累对中空纤维膜的应用及设计经验,为MBR技术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及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改造提供依据。
1 工艺优化与试验方法
1.1 A2/O—MBR工艺优化
A2/O工艺是污水处理脱氮除磷的典型工艺,在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中广泛应用。该工艺与MBR技术组合成的回用工艺也常被采用。但A2/O工艺在运行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缺氧系统位于系统中部,反硝化碳源不足,从而会影响系统脱氮效果;②内循环过大,导致严重影响除磷效果。很难同时实现高效脱氮除磷;③膜池始终处于曝气状态,污泥回流含有大量溶解氧,很难在厌氧池中形成真正的厌氧环境。针对传统A2/O工艺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为了使A2/O与MBR更恰当的结合,本工程对A2/O工艺进行了如下优化:①该工艺采用多点进水。这样使系统中有机负荷比较均匀,同时也满足系统中反硝化、除磷过程中所需的碳源;②缺氧池前置。这样避免了回流污泥中携带的硝酸盐、溶解氧对厌氧区的不利影响,同时聚磷菌经历厌氧段之后直接进入好氧段,其在厌氧环境下形成的吸磷动力,得到了更有效率的利用;③内外回流统一。采用中空纤维膜过滤代替二沉池后,消除了因污泥回流量过大导致二沉池出水不稳定的现象,同时解决了因污泥回流量过大,破坏厌氧池中的厌氧环境,使工艺更加简洁、高效。
1.2 试验装置与方法
A2/O—MBR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A2/O—MBR工艺的试验装置
注:①缺氧池;② 厌氧池;③ 好氧池;④ 膜池;⑤ 潜水搅拌机;
⑥ 进水管;⑦ 曝气管;⑧ 出水管;⑨ 污泥回流管;⑩ 曝气头;
⑪穿孔曝气管;⑫柱式中空纤维膜;⑬帘式中空纤维膜;⑭真空表
污水一部分进入缺氧区,另一部分进入厌氧区。在缺氧区与厌氧区内设置潜水搅拌机。经过缺氧区与厌氧区后的混合液进入好氧区,好氧区采用微孔曝气系统,好氧区溢流分别进入两组膜池(各反应池及膜池容积见表1)。膜池内依据两类膜组件所需的曝气形式分别设置穿孔曝气管(见表2),结合真空压力表与气体流量计在运行中的读数,及时调整曝气强度,并利用自控装置实现整套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表1 反应池容积与水力停留时间
表2 两类膜性能参数对比
膜组件在抽吸泵的作用下间歇出水。膜池底部的污泥泵将污泥回流至缺氧池。整个池内均设置有液位控制器,来保证整套系统进水及出水的稳定性。
根据两类中空纤维膜性质及运行特点,由PLC控制抽吸泵开停(国产PVDF膜组件抽吸频率开8min停2min;进口PTFE膜组件抽吸频率开9min停1min)。
控制生化处理工艺A2/O气水比为8∶1,膜池气水比为10∶1;污泥回流比R为100%~200%。
中空纤维膜在系统中MLSS低于3 000mg/L以下时会加快膜污染,为了保证试验对MBR反应器启动的影响最小,减少污泥驯化时间,快速达到稳定系统,本项目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混合液(混合液MLSS:3 200~3 500mg/L),由水泵直接注入A2/O—MBR系统。
1.3 进水水质
本示范工程规模为25m3/d,原水来自试验点即深圳市某污水处理厂旋流沉砂池的出水,其全年进水水质具体范围见表3。

表3 进水水质
1.4 监测指标及方法
平均每周取1次水样进行监测,系统出水样取自抽吸泵出水口,进水样取自沉砂池后出水上清液,水质指标中COD、NH3—N、TN、TP、MLSS、SS等指标的测定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TMP值由两组膜组件出水管路上真空表读出。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COD去除效果
图2为A2/O—MBR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

图2 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
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进水COD浓度在262~497mg/L之间时,A2/O—MBR工艺并未明显受到进水COD浓度变化的影响,对COD保持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其中PTFE膜系统出水COD的平均浓度为16.03mg/L,平均去除率为95.54%;PVDF膜系统出水COD的平均浓度为17.71mg/L,平均去除率为95.12%;在监测中,厌氧池的出水COD平均浓度为70.70mg/L。可以说明以下几点:①由于A2/O工艺得到优化,出水中污泥颗粒被中空纤维膜有效截留,两类中空纤维膜系统出水COD的平均浓度都相当低,优于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一般处理工艺的出水(试验深圳某污水处理厂同样的进水水质,经过该污水处理厂改良A2/O工艺的出水监测值在27.2~36.1mg/L之间);②多点进水及当进水水质变化较大时,A2/O—MBR系统并未造成明显影响,膜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其中,进水的COD大部分在缺氧段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去除;③由于MBR系统内MLSS随着系统的运行由初始的3 000mg/L上升至8 000mg/L,同时系统的污泥回流量也增加了1倍,但系统出水的COD浓度稳定,系统MLSS浓度的变化并没有对COD的去除造成直接影响。
2.2 氮的去除效果
本工艺设计缺氧池置于厌氧池前,内外回流统一流至缺氧池,采用不用回流比,试验3个阶段(见表4)考查两组膜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同时也考查A2/O—MBR工艺的理想回流量。
由表4可知,试验共分为3个阶段,其对TN的去除效果见图3。
表4 试验运行条件

图3 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
在第1 阶段,当混合液回流比为100% 时,PTFE膜与PVDF 膜对TN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08%与47.22%;在第2阶段,当混合液回流比为150%时,PTFE膜与PVDF膜对TN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5.72%与66.24%;在第3阶段,当混合液回流比为200%时,PTFE膜与PVDF膜对TN平均去除率可分别为78.34%与77.45%;此时,出水T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9.16mg/L、9.54mg/L。
系统对TN 的去除率随着污泥回流量的增大而提高,其中第3阶段的出水TN浓度已达到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A 排放标准。由此可见,系统对TN的去除率与混合液回流比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从数值上看两类膜系统出水TN浓度相差并不大。
系统除氮主要依赖前端倒置A2/O工艺,由于膜对菌胶团具有截留作用,系统泥龄较长,有利于世代周期较长的反硝化菌生长,为系统脱氮提供了有力保障。本工艺缺氧区提前,由于膜池中的曝气量较大,DO含量很高,回流的污泥挟带有大量的DO含量,提供了缺氧区硝化反应的电子受体,同时消耗了大量的回流污泥中及进水中的DO含量,减少了厌氧区内DO对反硝化反应的抑制,提高了TN的去除效果。由此可见,A2/O系统的优化对总氮的去除有着明显的效果,也避免了内外回流混乱、回流比过大等问题的出现。
2.3 磷的去除效果
膜系统污泥回流液经过缺氧区的反应生成大量的硝态氮,再进入厌氧区后,为了避免硝态氮与聚磷菌对碳源的竞争,从而导致释磷量过低,采用多点进水,三分之一进水直接进入厌氧段,保证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尽可能地实现生化除磷。系统对总磷的去除效果见图4

图4 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
系统开始时,在运行的前69d内不进行排泥。在第70d后,每天排泥泵自动启动3次,每日共排泥约460L左右(依据当时进出水及池内泥水量变化略有调整)。当系统在前70d内,不进行排泥时,两组膜系统出水TP分别为2.10mg/L与2.09mg/L,去除率均维持在56%左右。进行间歇性排泥后,系统TP的出水分别达到0.72mg/L;0.82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B处理标准,A2/O—MBR工艺对TP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5%左右,出水TP浓度如果需达到A类排放标准,则仍需配合辅助化学除磷。

图5 A2/O—MBR系统内MLSS浓度变化
2.4 系统中MLSS的变化
MBR工艺较传统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工艺的MLSS浓度高很多,也是MBR工艺特点及优势之一。A2/O—MBR工艺各池体内MLSS浓度变化见图5。
从图5可以看出,由于本工程启动时的污泥是直接取自污水处理厂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所以减少了污泥的驯化周期与时间,同时也满足了中空纤维膜图5 A2/O—MBR系统内MLSS浓度变化启动要求的MLSS浓度(MLSS浓度>3 000mg/L为宜,过低的MLSS浓度下运行会造成中空纤维膜的污染)。随着系统的运行,系统中的MLSS浓度逐渐升高,最终基本维持在7 000mg/L左右。同时随着污泥回流比的增大,缺氧、厌氧和好氧池内的污泥浓度与膜池中的污泥浓度越来越接近。但在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系统中各池面上大量的死泥出现,污泥浓度提高始终无法达到的8 000mg/L以上(常见膜系统使用MLSS浓度的范围为8 000~12 000mg/L)。可见,对于城市镇政污水处理而言,市政污水进水污染物浓度不高,所以MBR系统中的污泥浓度也很难达到较高值。针对市政污水处理工程而言,选择MBR系统污泥浓度在7 000~8 000mg/L即可,针对处理工业废水设计时可适当提高至10 000mg/L以上。
2.5 跨膜压差(TMP)的变化
TMP为驱动水透过膜所需的压力,为进水压力和过滤压力的差值。本中试工程在膜通量一定的前提下,将TMP作为MBR系统是否发生膜污染的表征。TMP的数值变化及时反映系统中的中空纤维膜污染程度,从而确定膜的在线清洗与离线清洗维护周期。本工程分别对两类膜产品在A2/O—MBR系统运行中的TMP进行了监测,试验周期MBR系统内TMP的变化见图6。

图6 PTFE膜与PVDF膜TMP变化
(1)PTFE膜在系统运行至第142d时(即图中第21个监测点),进行了离线清洗。首次运行时选择的离线清洗以物理清洗为主,主要将膜束吊至MBR池外,完全用清水冲洗,去除膜丝之间的杂物及膜丝间粘附的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在运行至第180d(即图6中第27个监测点)时,用NaOH与Na-ClO配合成的混合溶液由加药泵通入膜丝,进行化学在线清洗。在化学清洗过程中需保证一定通过膜的清洗流速(v=16L/min)与药液留存时间(t=2h)。
由图6可知,本试验为了保证膜组件正常使用,始终选择低通量运行,PTFE膜在物理清洗前,TMP数值较小且变化较小,在运行的前12周内始终保持相对平稳的趋势。在运行第15周后TMP增至0.04(清洗条件:TMP>0.04MPa时),为了考查膜产品极限条件下运行状况,保持在高TMP的条件继续运行,并在第2周后PTFE膜的TMP超过了0.06MPa,停止运行后进行清洗。物理清洗后运行,TMP迅速回落至0.01MPa左右。但恢复值并未接近至系统启动之时的TMP值,说明单一的物理清洗效果良好且可以及时保证膜产品的出水正常,但并不能完全去除堵塞在膜孔的有机污染物。在运行第5周后(即第27监测点)采用化学在线清洗,清洗过TMP值迅速回落至0.005MPa以下,接近系统启动时的初始TMP,说明通量基本恢复,运行1周后又缓慢回升。
(2)PVDF膜自启动之始,随着MBR 膜池内MLSS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运行至第22d时已超过0.02MPa,在第61d时超过0.04MPa,并在第86d超过了0.06MPa,此时开始进行物理清洗,清洗方式与PTFE膜相同。在清洗时,大量膜丝发生断裂。将断裂膜丝修补后,再次启运TMP迅速降至0.005MPa,运行46d后TMP再次达到0.04MPa,此时进行化学清洗,方法同PTFE膜。启动后TMP始终最低维持在0.02MPa以上,可见此时通过在线化学清洗,膜丝的污染已不能完全清除,运行15d后,TMP再次上升,并逐渐升高。
由此可见,过滤阻力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阻力加大,跨膜压差随即升高。达到反洗条件时,通过线清水清洗即可实现膜通量的恢复,使用化学清洗可以使堵塞膜孔的有机物得到更好的去除,通量可以恢复至95%以上。但是离线清洗对膜材质要求较高,PTFE进口膜材料完全可以做到无断裂易恢复,有效延长了MBR膜清洗周期,提高使用效率,无膜丝断裂发生。同时,PVDF膜材质采用是帘式构件,PTFE膜采用的是柱式构件,柱式构件在同等曝气条件下,膜丝被冲刷由柱中向外扩展,曝气更为均匀,这也是膜污染程度减缓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两类膜产品的平均截留孔径分别为:PTFE 膜为0.2μm,PVDF膜为0.1μm,是否由于PVDF膜截留孔径较PTFE膜小而造成快速膜污染,还有待考查。同时,本试验周期内,由于膜污染状况及膜材质等原因,只考查了膜产品的物理清洗、在线化学清洗,并未考查其离线化学清洗。
3、结论
(1)A2/O—MBR工艺在采用缺氧池前置,多点进水,内外回流统一后,工艺简洁,处理出水水质稳定。工艺对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率较高,处理出水基本满足处理水回用的要求。
(2)两类膜产品在本工艺中运行稳定,其出水水质相差不大,但是膜材质与膜性能维护方面存在差别。特别是膜污染的控制,日常维护清洗,不同膜材质的选择,可以决定膜产品使用周期。这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回用工艺改造具有指导意义。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沪ICP备16023097号-7